表面活性剂在水表面排满后,其它表面活性剂分子就进入溶液,形成胶束。胶束是无数个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在一起,形成球状或棒状,它的排列也是非常有序的,一律是亲水基团朝外,亲油基团朝里的定向排列。在洗涤衣物时,通过机械搓揉和水的冲刷,表面活性剂分子中憎水基团(亲油)将油污润湿溶解,并分散成细小的乳浊液,进入胶束内部,这样衣服的污渍就掉了下来。表面上看是水把污渍溶解了,其实是污渍被表面活性剂分子润湿分散,以乳浊液形式进入由表面活性剂分子包围的稳定胶束中了。最后经清水漂洗,污渍就乖乖地随水溜走了。表面上看,是水对污渍的溶解度增加,实质上是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功用——增溶作用,提高洗涤效果;另外,有些表面活性剂还有发泡作用,这些协同效果共同发挥作用,都是为了降低污渍与衣物之间的结合力,再在水流和外力作用下将衣物洗净。
是不是洗衣粉用得越多,衣服就洗得越干净呢?实验发现,洗衣粉浓度为0.2%~0.5%时,水溶液的洗涤去污能力最强,表面活性最高。也就是说,在一盆清水(约6升水)中加入5~10克(约1茶匙)的洗衣粉就足够了。若洗衣粉加得过多,不仅不能再增加去污效果,而且还会因溶液中碱性的增加,对衣服纤维造成损伤。另外,大量洗衣粉附着在衣服上,泡沫多,不易漂净,费水、费时间,不但造成浪费,而且残留在衣物上的成分还会对皮肤造成伤害,引起过敏反应等。
|
|